登录/注册 搜索
首页>>详情页

髹漆


项目简介

髹漆 是用大漆对器物进行性能升级兼美化的技艺。

 是割开膝树皮采割的乳白色液体,称“土漆”或“大漆”

 专指大漆施工流程和技艺。

华夏用漆有悠久历史,殷商遗址多次发现有描绘乃至镶嵌的漆器残件。是彩陶、青铜时代之后,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兴起之前社会日用品中的宠儿,是古代的奢侈品。

漆器坚实轻便,耐热耐酸,抗潮防腐,不污染环境,做食器非常健康。日本的汉方中,据说用漆碗盛汤药才是不改变药效的。

《韩非子.十过》载:尧  禹禅让时,用来传承的食器是“斩山木而财子,削锯修其迹,流漆墨其上,输之于宫以为食器。诸侯以为益侈,国之不服者三十三.....”,漆器作为有记载以来的祭器鼻祖,其后被青铜器代替,在西汉,漆器再次成为祭祀重器,成为食器中最尊贵者。瓷器兴起之后,漆器走上了重装饰的小众时代,服务于文人、贵族以及宗教。到了近现代,低价塑料制品出现,瓷器实现工业化量产,漆艺全面萎缩。  新中国成立后,漆器主要用于外销,80年代的外贸危机,使外销之路被断绝。

目前,漆器在日本的使用普遍且在持续发扬光大,属于日本文化象征之一。国内的漆艺极为稀少了,在工艺品领域和乐器领域有见,日常器皿中几乎不见大漆的踪迹。

“髹饰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周礼》,古时用漆漆物曰“髹”,明黄成《髹饰录》是目前仅存的一部古代漆工专注,《宋史 艺文志》中载五代朱遵度著有《漆经》,但不见实物现世。

1989年始,我约16岁--18岁间,因喜爱绘画,每到学校放假,就随师父画炕围、漆家具、修古庙彩绘,常用到大漆。师父是民间漆匠+画师,常年在黄土高原 太行山脉一带,即山西 河北 内蒙 陕西 甘肃这一带奔忙做漆活。对收到的徒弟很是满意,倾囊相授,从此与髹漆结缘。

曾在家中用黄土块刻型做坯(土胎骨),棉布起底加固,而后修型 去土 刻花 磨光,做过几样小器。后来见到漆器的专业书籍,才知道自己的流程和正统流程几乎一致。然后离家服役,那些漆器遗失不见。

06年,因各种机缘,进入家具设计行业,对合作工厂的产品质量甚不满意,又因化工漆危害健康,化工漆的制造过程 使用过程对环境污染严重,就琢磨用简化的大漆工艺做家具表面。传统技法流程复杂,耗时费工,做出的物件不见清晰木纹美,多数现代人不接受,历经各种探索,在2015年,终于摸索出适合现代人审美的 能漆出原木清晰花纹的髹漆工艺。

作品展示

1.八角手鼓,大漆老榆梁胚体,綳山羊皮。

2. 大漆老榆梁手鼓,整木雕凿,教学用。

3.大漆紫光檀小木勺,大漆酸枝小木勺。


4.大漆榆木五屉提盒柜。

5.大漆青冈木碗,堆嵌蛋壳叶纹。